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0:57:58  浏览:97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鹤壁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五月十三日



鹤壁市人民政府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程序,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处理,根据《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6〕16号)和《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鹤壁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的通知》(鹤政文〔2006〕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对信访事项进行复查复核的工作机构,受理信访人不服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请求市人民政府复查或者复核的信访事项。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具体办理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日常工作:

(一)依法受理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请求;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并提出复查或者复核意见;

(四)向信访人和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送达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书;

(五)监督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依法履行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

(六)负责相关接待、咨询工作;

(七)指导县(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

(八)指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调查或者受理相关信访复查复核案件;

(九)根据信访人请求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内容、性质,抽调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审查案件;

(十)办理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 信访人对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不服,请求市人民政府复查或者复核的,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是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

第四条 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向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书面答复及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二)接受有关询问;

(三)列席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会议,接受询问、陈述意见;

(四)依法履行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

第五条 信访人请求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不服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信访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

(三)在《信访条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四)属于《信访条例》规定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范围;

(五)属于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管辖。

第六条 信访人请求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

(二)请求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申请书。口头形式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当场制作申请笔录,并由信访人确认;

(三)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

(四)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接收申请。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接收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后,应当填写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登记表。

(二)受理。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自收到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之日起3日内进行审查;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对符合本办法第五、六条规定的,应当决定受理,并在决定受理之日起3日内向信访人送达受理通知书。

对不符合本办法第五、六条规定的,决定不予受理,并在决定不予受理之日起3日内向信访人送达不予受理通知书。

(三)对决定受理的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申请,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3日内,将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受理通知书、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送达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
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提交书面答复及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

(四)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审查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应当成立审查小组共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由3名以上单数工作人员组成,对审查意见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五)经审查,认为应当维持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审查报告和处理意见,报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批准。

认为应当撤销或者直接变更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报请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批准,提交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审查决定。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审查相关信访事项应当召开会议。会议一般由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常设成员单位、临时成员单位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人员和专家参加。

第九条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的复核,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委员会可以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举行听证会。听证会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主持,信访人、被复核人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人员、专家学者、新闻记者或者其他人员列席。听证会可以公开举行,并在举行听证会10日前,将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所涉及主要事项以书面形式通知信访人和被复核人。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按照下列规定作出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

(一)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并责令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或者直接变更。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责成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并将重新作出的意见报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维持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复查或者复核决定的,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副主任或者常务副主任签发;作出撤销或者直接变更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复查或者复核决定的,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或者主任签发。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应当制作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后,应在10日内将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书送达信访人和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

信访人对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的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示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对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撤销或者变更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的复查或者复核决定应认真履行,并将履行情况报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请求,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应予以受理,并按照本办法办理,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受理通知书”。复查或者复核决定作出后,将复查或者复核决定书副本(二份)报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委员会备案;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应书面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受理的部门申请。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委员会指定调查或者受理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案件应在规定期限内认真办理,并向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提交调查报告和书面报告复查复核建议或者复查复核决定。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府部门的信访事项,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协调,指定一个主办单位或者由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复查复核。

第十六条 县(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请求,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应受理的信访事项而不受理或者受理后不认真查处,作出的复查或者复核决定明显不当,引起信访人越级上访且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被复查人或者被复核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提交书面答复和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者复核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有关“3日”、“5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其它时限参照《信访条例》规定。

第十九条 鹤煤(集团)公司及市管企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审计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审计事务所资格确认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管会 审计署


审计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审计事务所资格确认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管会、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现将审计事务所从事证券业务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事证券业务的审计事务所资格由审计署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审核确认,并对其进行监督。
二、申请从事证券业务的审计事务所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审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资料一式2份,经主管审计机关审查属实签章,报审计署和证监会审查批准。符合条件者,审计署会同证监会联合颁发从事证券业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审核工作按照公正、公开的
原则进行。
三、从事证券业务的审计事务所及其注册审计师的资格条件、申报资料、工作内容和权利、义务,均比照《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的规定》(以下简称《资格确认的规定》)执行。申报所用的具体表格由审计署、证监会制发。
四、审计事务所在对发行与交易证券的企业、机构和场所进行财务审计时,应按照《资格确认的规定》和有关社会审计工作的法规、规章的要求办理。
五、从事证券业务时,注册审计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事务所称会计事务所。有关事宜由审计署与财政部协商确定。
六、对本通知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计事务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机关可向审计署、证监会反映。



1993年3月2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煤电油运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特急 发改运行[2005]2682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煤电油运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区、市)经委(经贸委、工业办),北京、河北、安徽、河南、海南、西藏发展改革委(厅),铁道部、交通部、安监总局,煤炭工业协会、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有关发电集团、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海洋石油总公司: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互相配合,加强协调,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比去年有所缓解。进入冬季以后,随着各地气温逐步下降,煤电油运需求较快增长,目前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存在缺口,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成品油供需平衡的基础仍不牢固。2006年元旦、春节相隔较近,客流大量增加,客货运输矛盾将较为突出。总的看,近期煤电油运供应形势在秋季缓和后又趋紧张。
2006年元旦、春节将至,为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保证全国人民欢度元旦、春节,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现就做好“两节”期间煤电油运工作通知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成品油、天然气稳定供应。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当前成品油、天然气供需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5]2610号)的部署。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集团公司要努力增加成品油、天然气的有效供给。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运行监测和协调,做好生产企业与铁路、交通部门的运输衔接。继续科学合理地引导用气需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首先确保居民生活用气用油需要,制定并完善有序供气方案和应急预案,安排好重点大用户的供应,确保节日期间成品油、天然气市场平稳供应。
二、切实做好冬季煤炭供应协调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做好2005年冬季电力生产和北方城镇居民采暖煤炭供应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5]1933号)要求,继续做好煤炭生产、运输和供应等有关工作。重点产煤省(区)要督促煤炭企业安排好电煤和居民采暖用煤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与供需双方的沟通,做好运输计划的衔接和落实工作。
三、全力做好电力保障供应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工作,继续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有序用电方案,确保节日期间人民群众生活、医院、交通设施等重点用户的用电得到优先保证。电网企业、发电企业要统筹安排设备的运行和检修,加大余缺调剂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措施,努力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四、认真做好春运期间客货运输工作。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春运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5]2582号)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组织运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在做好旅客运输的同时,要兼顾货物运输,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平稳有序。加强禽流感防控工作及禽类产品运输管理,优先安排防控所需物资运输。
五、努力实现煤电油运安全运行。冬春季节历来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的指示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及各有关重点企业在组织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供应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强检查督察,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